佛教楼阁式顶部尖形的多层建筑,佛塔,也称浮屠。最初用于供奉佛骨,后亦用于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保存僧人遗体。印度的塔一般为覆钵状的半圆冢,传入中国后,同中国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了楼阁式(如大雁塔)、密檐式(如小雁塔)等,用木、砖、石等建造。引申指像塔一样的建筑物或物体,如水塔。有高大、宏伟、稳定的蕴意。也用于翻译外国人名,如“洛丽塔”、“伊斯塔”、“奥古斯塔斯”、“古斯塔夫”等
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法华经·宝塔品》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万山江外尽,一塔岭尖明。——宋·杨万里《白沙买船晚至严州》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余作绶,字塔峰,湖南临湘人,清代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