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另一处。引申为对方,他人,如知己知彼。又指比较远的一方,相当于那个、那。与“此”相对,如此起彼伏。又指比较远的时间或空间,如此一时彼一时、彼岸。“彼岸”指水那边的陆地。佛教以有生有死的境界为“此岸”;超脱生死,即涅槃的境界为“彼岸”。可见到达彼岸是佛教的最终理想。“彼苍”指苍天。“彼”也用于翻译外国人的名字,如彼得(Peter)。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诗经·召南·草虫》
何彼秾矣,唐棣之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秾nóng:花木繁盛的样子)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适彼乐国。——《诗经·魏风·硕鼠》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诗经·邶风·柏舟》
彼美淑姬,可与晤歌。——《诗经·陈风·东门之池》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经·小雅·小弁》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诗经·大雅·棫朴》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诗经·鲁颂·泮水》
夫得民心者,与彼得士意者,无以异也。——汉·王充《论衡·定贤》
瞻彼兰林,有翘其秀。——魏晋·郑丰《答陆士龙诗四首·兰林》
万壑归於海,千峰划彼苍。——唐·孟浩然《行至汉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