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现在叫泗河,因为四个源头,所以是“四”+“水”。历史上,因为大禹铸的九鼎在周代沉没于泗水河中,秦始皇派人又在泗水捞鼎,后来孔子在此附近讲学活动,因此泗水成为一条著名的河流。《论语》中有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其中的“川”很可能就是泗水。泗水成了孔子和儒家的代称,为历代儒者仰慕缅怀。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朱熹,因为仰慕孔子游泗水教化弟子的故事,写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著名诗句。因此名字中用此字,多是表达对孔子和儒家的景仰、继承的心愿。此外,泗水河边的石头,在古代用作打击乐器石磬,《尚书·禹贡》:“峄阳孤桐,泗滨浮磬。”。
峄阳孤桐,泗滨浮磬。——《尚书·禹贡》
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礼记·檀弓上》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宋·朱熹《春日》
刘沂春,字泗哲,福建长乐人,明代官员。
李宗泗,字希贤,云南昆明人,明代官员。
袁业泗,字景源,江西宜春人,明代官员。
汪泗纶,字自鲁,徽州府休宁人,明代官员。
梁衍泗,顺德人,明代官员。
刘继圣,字衍泗,山东潍县人,清代官员。
彭遵泗,字磬泉,丹棱人,清代官员。
陈学泗,字右原,江南长洲人,清代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