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典当前位置:首页>起名字典>"肯"字意解释

  • 读音:kěn
  • 笔画数:8
  • 五行属性:
  • 性别:偏中性

解释

附着在骨头上的肉。又用为愿意、同意之义。古人常用“肯堂”为名,源于《尚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以盖房子来比喻治国平天下。父亲定好了盖房子的方法,但儿子不肯打地基,何况肯盖房子?)。这是周公东征前,以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口吻发布的动员令中的一句,成王认为自己必须继承发扬武王的事业,平定叛乱。后人用“肯堂肯构”、“肯堂”比喻子能继承父业。

经典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庄子·养生主》
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尚书·大诰》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诗经·邶风·终风》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谁到潓阳亭,其心肯思去。——唐·元结《宴湖上亭作》

名人

李肯堂,号西溪,北魏高平人。
王肯堂,字宇泰,镇江府金坛人,明代官员。
张肯堂,字载宁,号鲵渊,松江府华亭人,明代官员。
俞肯堂,初名坊,字人表,江苏无锡人,清代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