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样子,如莘莘学子;长长的样子,如《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莘其尾”。古代有个有莘国,一个贤能的人叫伊尹,曾在“有莘之野”躬耕务农,教民种谷植桑,后为成汤重用,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孟子》提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这个典故历来为名字所用,把“莘”字与“有、野、耕、田、乐、尧、道、起”等字组合成名字,表达与伊尹的尊崇,和希望自己也能像伊尹一样被起用去建功立业的心愿。
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孟子·万章上》
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国语·晋语四》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诗经·小雅·鱼藻》
于周于京,缵女维莘。——《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楚辞•天问》
以乐尧舜道,同是耕莘夫。——唐·詹敦仁《柳堤诗》
宋若莘,唐代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与妹若昭、若伦、若宪、若荀皆有文名。
王呈瑞,字莘夫,江阴(今属江苏)人,宋代官员。
尹起莘,字耕道,处州遂昌人,宋代隐士。
秦莘田(1694-1795),字乐耕,号待轩,无锡人,清朝官员。
钟崇基,字莘田,庐江人,清朝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