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典当前位置:首页>起名字典>"镃"字意解释

  • 读音:
  • 笔画数:14
  • 五行属性:
  • 性别:偏男性

解释

镃基、镃錤,即锄头,耕田之器。引申为务农、农业之意。比如“劝镃基”即劝农、鼓励务农。古代以农业为本,因此又引申指家业、基业等。又因为是基本农具(田器),因此又引申为才具、才略、国器、大才。又蕴含有勤奋\勉励努力之意。此字因《孟子》中的名句“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与其有智慧,不如借助时势;正如在农业中与其有农具,不如利用农时)。古代起名字时常与“时”、“待”联系在一起,比如宋代王镃,字时可;明代袁镃,字伯时;清代井镃,字待庵。

经典

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
千里起足下,丰年系镃䥓。——唐·权德舆《送别沅汎》
家虽有畎亩,手不秉镃基。——唐·皮日休《三羞诗三首 其三》
贤为镃基义为耒,芝兰玉树嘉禾然。——元·宋褧《潘阳胡茂卿善馀堂(茂卿尝作此堂奉其父叔嘉今年七十子五人)》
吾家积德是镃基,致有如今汝合知。——明·顾清《六月廿二日天彝生辰诸亲友携酒来贺蓼莪棠棣并感予怀因书俗语为八绝句示之 其四》

名人

王镃,字时可,池州石埭人,宋代官员。
袁镃,字伯时,上虞人,明代官员。
许镃,字国器,云南石屏州人,明代官员。
井镃,字待庵,文安人,清代学者。
张其镃,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清代官员。